免全国联考 | 在职学习 | |
增加人脉资源 | 教育部承认的名校证书 | |
教育部直属“211”院校 | 留服认证 |
企业管理:质量控制管理之七类防范要点
企业经营管理中,产品必须通过质量,质量不是万能的,但没有质量是绝对不可能的。质量是企业的基础。
现实中,质量管理往往出现用力错位、不到位或用力过猛的情况。看似“为伊消人憔悴,衣带逐渐变宽,不后悔”,但效果不尽如人意,甚至达到伤痕累累的状态。这提醒人们,企业管理中的质量工作有一定的预防措施,做好这些预防措施有助于避免不良结果的发生。在这里,我们将其总结为“七项预防措施”。
1、企业质量管制管理要防范质量事故
质量的各项防范中,“防范质量事故”是“天字第一号”的事务,质量事故不仅使一家企业遭受重大的经济与声誉损失,也可能因此使一家企业就此一蹶不振,无奈推出市场。要做好“防范质量事故”,笔者以为有两个重点,一是“敬重标准”,约定好标准,并严格按标准执行;二是“禁止弄虚作假”,弄虚作假是滋生质量事故的温床。
客户标准不明,看似要求宽松,但实质埋下了纠纷的隐患。
客户标准不明主要有两种情况,一是要求没讲清楚,可能客户对这些要求自己也说不清楚,二是标准没给全。第一种情况,可能企业比客户更为专业,则企业可以协助客户明确相应的标准。
总之,客户提供了标准后,企业与之书面确认,必要情况下可说明,由于客户提供的标准出现偏差,应由客户负责。
检测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,但不是全部手段。如果仅仅依赖于检测,那么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以及预防性将显得薄弱。
除了检测外,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通常还包括:文件系统的管控、量具校验、数据分析、人员培训、持续改善的推进、供应链质量管控等,通过这一系列的质量活动最终形成质量体系。
4、企业质量管制管理要防范部门对立
当不同部门的质量“势能”不匹配时,就容易出现“部门对立”的状况,有部门认为质量部门“没事找事,专找麻烦”,而质量部门则会认为相关部门“不可理喻”,根本没有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。
因此,要解决这个问题,就需要将各个部门质量“势能”均衡化,让大家都重视质量,担负起各自的质量职责,最终人人都有“质量是全体人员的事务”的认知。
“游兵散勇”是指由于管理不当,导致人员离职率过高,这不利于质量的管控。
离职率高说明人员内心有不满,这种“不满”的心态容易影响到生产质量。
质量要稳定,离不开人员一定的稳定性。即便企业内部有较好的“作业标准化”,然而,人员离职高还是不利于质量文化的塑造与延续。
所谓“文不能武”,指文件缺乏可操作性,因而这些文件实际工作中难有“用武之处”,其价值自然大打折扣。
很多企业人员编制作业指导书,就是为了“有”,这样好向上司交差,也可以糊弄客户。然而,由于缺乏实用性,伤害的却是一线员工与现场产品的质量。
扭转这种状况的做法是,将员工当作“客户”,由员工给作业指导书点评,员工说好才是好。编制作业指导书的人员要有“为客户服务”的思想。
防范徒有形式是指,企业通过了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,然而只是形式上通过,实则并没有发挥出质量体系的价值。
这种情景下,质量体系的要求对企业就是累赘或负担,有人总结到,第三方审核前忙一个星期。忙什么呢?补各种记录,以应付审核。转换下思维,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,如果真正发挥质量体系的价值,企业将从中受益良多。
如同电影行业演员所追求的“真听真看真感受”,企业推进质量管理需要“真查真改真体系”,即结合企业实际,将各项事务落实到位,让体系真正发挥作用,这种情况下,拿一个体系证书或通过第三方审核,就能够既有面子,又有里子,企业的质量管理才能借助于“体系认证”的东风再上一个台阶。